
2025/10/31 /
【記者黃婉柔/內埔報導】
內埔鄉溪頭地區的「水門碰孔」不僅是地方重要的水利設施,更蘊藏著世代鄉民共同生活的記憶。2023年主持編纂《內埔鄉志》的曾喜城教授,日前正式向公部門提報,建請將「內埔水門堤閘(碰孔)」納入文化資產評估,盼喚起社會各界對地方歷史景觀的重視與守護。
曾教授回顧在《內埔鄉志》編纂過程中,編委會深感水門碰孔不僅具備百年歷史,更是內埔水利與聚落發展的關鍵地標。從早年灌溉農田、調節水流,到成為地方居民休憩與記憶的空間,這座堤閘見證了內埔從農村走向現代化的變遷。
然而,至今「水門碰孔」尚未被正式登錄為文化資產。曾教授感慨地說:「或許有人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我深覺讀書人有責任守護地方的文化與記憶。」他強調,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僅在古老,更在於承載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曾教授近日已向相關公部門提出提報,盼望經由專業評估與地方共識,「水門碰孔」能被列入文化景觀保存範疇,成為內埔乃至全臺文化地圖上的新亮點。他呼籲鄉親共同關心、支持地方文化資產保存,讓這份屬於內埔的歷史印記得以延續、發光。
他最後誠摯表示:「文化的根不在遠方,就在我們腳下的土地。守住水門,也就是守住我們的家鄉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