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6 /
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16日聲援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捍衛柯文哲的司法人權,承諾當選黨主席將加強藍、白與司法改革黨等各政黨在司法公正議題上的合作。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日前以新台幣7000萬元交保,不過經台灣高等法院裁定撤銷,案件發回台北地方法院更裁,台北地方法院昨天(15日)上午10時重開羈押庭審理,並於晚間裁定維持交保決定,並針對禁止接觸範圍予以明確界定,要求柯文哲、應曉薇除了在法庭內開庭期間,因訴訟行為所必要外,不得與同案被告及本案後續尚待傳喚到庭進行交互詰問的證人有任何接觸、騷擾、恐嚇或探詢案情的行為。另就起訴書證據清單所載的證人不得有任何騷擾、恐嚇或探詢案情的行為。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今天(16日)表示,當前的台灣已呈現相當開放的社會氛圍,即便處於價值衝突、立場極化、朝野溝通斷裂,只要公民仍有起身發聲的能動性、制度仍容許集體行動,公民社會就不會失去繼續前行的希望與動力。
孫健萍進一步分析表示,內政部8月31日,以民眾黨主席黃國昌8月30日號召群眾舉辦「司法走讀」活動,脫序行為涉妨害公務罪、強制罪、集會遊行法等犯行,移送北檢偵辦,北檢也將黃國昌列為「他」字案被告;針對網路流傳AI變造員警表情的假訊息,中正第一分局也另案偵辦。中正第一分局傳喚黃國昌於昨天(15日)上午應訊,黃國昌選擇陪同柯文哲開庭,在確認他無意到案後,決定不再傳喚,全案直接函送台北地檢署偵辦。除蔣萬安市長對於民眾黨的活動表達「這件事的根源是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被羈押超過一年,從人權的角度,我可以理解民眾黨的支持者為何走上街頭」外,2014年與黃國昌「反服貿」看法相反的健萍,一生唯一曾被追訴的刑事案件—「集會遊行法」。
孫健萍回想指出,2004年「連宋配」因319兩顆子彈槍擊案敗選,當天晚間有群眾包圍高雄地檢署、並衝破雄檢大門,總統府前也持續湧入大量不滿的抗議民眾,健萍於3月21日緊急申請集會遊行,調來自己服務處的志工幹部、兩輛宣傳車、搭設電視牆及帳篷,並設立指揮部,與600餘位群眾一起在高雄地檢署前靜坐要求封箱、驗票、查出槍擊案真相;但新興分局以健萍未能於「六日前」申請為由,拒不同意,健萍則以「六日前」如何能預測會發生319槍擊案呢?應改採其他重大事件來核准或報備此次集會,雙方僵持不下,歷經警方四次舉牌,威脅以鎮暴警察驅離、逮捕,健萍都沒有退卻,歷時將近一周,最後與總統府前群眾運動同步宣布解散;「連宋配」選舉訴訟敗訴定讞前夕,健萍在新興分局的集會遊行法偵辦中,沒有供出任何一位同志,獨自承擔包圍地檢署的所有法律責任,因此,此案沒有任何其他同志被追訴;健萍被依違反集會遊行法起訴拘役20日、緩刑兩年。2014年3月21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718號解釋文指出「集會遊行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室外集會、遊行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未排除緊急性及偶發性集會、遊行部分,及同法第九條第一項但書與第十二條第二項關於緊急性集會、遊行之申請許可規定,違反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不符憲法第十四條保障集會自由之意旨,均應自中華民國一0四年一月一日起失其效力。」解釋文與健萍一路以來堅守、主張的戶外偶發性集會應改採「報備制」理念相符,也才能真正符合憲法保障人民基本人權的民主價值。
孫健萍話鋒一轉地表示,「世界正義論壇」(World Justice Forum)今年6月23日—26日於波蘭華沙舉行,由非政府組織「世界正義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與波蘭法務部共同主辦,揭示民主防線裂痕—WJP法治指數(WJP Rule of Law Index),最新評估指出:高達57%的國家在「政府權力制約」的表現上退步,全球更有61%的國家,司法機關的獨立性與制衡政府的能力呈現下滑。
孫健萍表示,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695號刑事判決承認「抵抗權」與「公民不服從」是集會遊行的制度保障,引發法界爭論;該刑事判決指出:抵抗權的概念,是為了保衛及回復民主憲政秩序,並由憲法賦予其正當性與合法性,德國1968年修憲時新增之基本法第20條第4項規定: 「凡從事排除上述(憲政)秩序者,如別無其他救濟方法,任何德國人皆有權反抗之。」抵抗權之行使,包含違法的手段,但須在「不法情況極公然」時方可行使,且應是最後手段。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抵抗權,但依國民主權的憲政原理,仍應加以承認。人民行使抵抗權的行為,得阻卻違法。
孫健萍總結時表示,柯文哲羈押已逾一年,交保後檢察官應否反覆進行抗告,社會各界看法兩極;警方依據集會遊行法第六條第一項第一款不准於「總統官邸周邊範圍」集會、遊行,設立鐵欄杆阻攔,且未持警械,執法相對柔性;而民眾黨支持者為表達對柯文哲案的關切,「走讀」過程中也未曾向警方揮拳施暴;整體而言,警民衝突程度明顯比太陽花學運克制、溫和許多。若警方將「總統官邸周邊範圍」禁制區從「愛國西路口」限縮至「總統官邸圍牆旁」,雙方是否有可能避開肢體衝突?因此,對於民眾黨「司法走讀」進入集遊禁制區是否已構成「公民不服從2.0」,北檢應站在維護法治並兼顧民主、人權的衡平考量,並應強化各級公務員及檢察官的養成訓練,重新檢視檢官起訴績效機制,俾符本土化、日常化、親民化的衡平刑事制度,方符合社會各界對優質公民社會的期待,也值得關注司法改革與捍衛民主價值的有志之士進一步深思與討論。